在中柬文化交流的热潮中,无数怀揣语言理想的追梦人踏上了跨越国界的探索旅程。来自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邓萍萍便是其中一位砥砺前行的杰出代表。她以柬埔寨语专业为起点,从语言认知的深化到文化传播的实践,凭借对语言的赤诚、对文化的敏锐以及对专业的持续精进,在异国他乡谱写出从语言学习者蜕变为跨文化交流使者的华彩篇章。她的成长轨迹不仅是当代青年奋斗历程的缩影,更是对母校"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育人理念的具象化解构与生动传承。
(一)校园时光:埋下梦想的种子
邓萍萍与柬埔寨的缘分,源于大学填报志愿时对吴哥窟的向往。2019 年,她毅然选择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柬埔寨语专业,从此开启了与高棉文化的不解之缘。在校期间,邓萍萍扎实学好柬语语法、文学等专业课程知识,善于抓住每一次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机会。她曾在负责柬埔寨国家队来华训练翻译工作时,时常穿梭于训练场与生活场景,在实战中打语言功底,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翻译工作对国际体育交流文化的重要意义。课堂上的专注与课外的实践,让她逐渐构建起扎实的语言基础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的跨界发展作了扎实的基础。
最难忘的是专业见习期间,她跟随老师参与中柬文化交流活动,承担外宾接待和现场口译工作。那些在会议室反复推敲词句,在活动现场紧张而专注的瞬间,让她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
在校期间担任柬埔寨国家队来华训练的翻译
(二)职业起步:在实践中淬火成钢
大四实习期间,邓萍萍加入广西旅发南国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出任援柬体育技术援助项目翻译。在七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中,她从最初的"开口难"到实现"纯柬语交流",不仅参与游泳队训练工作,更与运动员缔结深厚友谊。这段经历犹如明镜,既映照出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也让她深信:"语言的生命在于应用,文化的理解始于共处。"
2023年,她怀揣对柬埔寨的向往,入职柬埔寨宝钢制罐有限公司担任行政专员。初到金边恰逢雨季,既是挑战也是全新起点。她迅速适应当地工作节奏,在处理文件翻译事务、协调中柬员工关系之余,利用闲暇探访暹粒古寺、参与柬新年泼水节庆典、品尝高棉传统美食。工作中的严谨态度与生活中的热忱品格,使她逐步成长为中柬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更让其对柬埔寨的认知从纸面文献延伸至鲜活现实。
柬新年期间与同事的合影
假期外出游玩
(三)跨界成长:以求知心拥抱新可能
在柬埔寨工作一年后,邓萍萍敏锐地意识到:跨文化交流不仅需要语言能力,更需要深层的文化理解与专业知识支撑。于是,她确定以金边皇家大学柬语语言学专业为考研目标。备考期间,她白天处理行政事务,夜晚挑灯研习语言学理论,通过真题训练理清答题逻辑,更将工作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案例融入学术思考体系。从学历认证的繁琐流程,到纯柬语授课的语言挑战,她逐一克服,最终于2023年12月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读研期间,两门核心课程——语言学理论与高级写作,成为她突破学术瓶颈的阶梯。柬语与英语理论的对比研习,使她从语言结构维度理解中柬文化异同;高级写作的系统训练,则强化了她用柬语进行深度学术表达的能力。课堂外,她参与高棉传统舞蹈工作坊、翻译中柬文化对比研究文献,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正如她所言:"语言是文化的密钥,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开启深层文化宝库的方法论。"
读研期间上课时
读研期间课间休息
读研期间课外活动
(四)情系母校:以初心反哺前行
无论身处何方,邓萍萍始终谨记母校的培育之恩。"母校的柬语专业不仅赋予我扎实语言能力,更塑造了我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回顾成长历程,她动容道:"从青葱校园到国际职场,从语言学习者到专业研究者,每一步都浸润着母校'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理念的滋养。邓萍萍的经历印证:语言是文明对话的桥梁,唯有持续求索的治学精神与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方能令这座桥梁跨越山海。她以行动诠释——在跨文化交融的舞台,每个深耕细作的足迹,终将绽放异彩。让我们致敬这位在海外躬耕不辍的广西外院学子,也期待更多学子循其足迹,在文明互鉴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