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4 日,河南安阳的“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上,一位来自广西贺州的瑶族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李宗明,广西外国语学院2012级会计专业 —— 贺州市八步区嘉乐学校的数学教师,也是横跨大江南北的应急救援先锋。当“助人为乐好人”的荣誉加身,他说:“我只是想做一盏灯,为需要的人带去光明。”
李宗明:从讲台到灾区,一盏 “热力明灯”照亮生命之路
小岗位里的大情怀:当数学教师化身救援先锋
在贺州市嘉乐学校的课堂上,李宗明是学生眼中“会用无人机的数学老师”。2015 年走上讲台至今,他不仅教孩子们方程式与几何题,更用行动传递“善良与勇敢”的人生公式。而这份服务他人、凝聚力量的意识,早在广西外院的校园时光中便已萌芽。
回校参加母校20周年校庆(一)
回校参加母校20周年校庆(二)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飞斯特轮滑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社团活动,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组织力与执行力;作为会计学院第四届学生会社团部部长,他带领团队策划各类校园活动,荣获“会计学院优秀社团部部长”“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辅导员卢念老师的悉心指导,让他深刻理解 “责任” 二字的重量 —— 这些校园经历,为他日后平衡教师与救援队长的双重身份埋下了伏笔。
作为校友代表在母校20周年校庆为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
2021 年,他牵头成立贺州市麒麟先锋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中心,将教师的细致与救援的果敢完美融合。有一次,80 岁的梁奶奶因阿尔茨海默病在桂岭镇深山走失,他带着 15 名队员连续五天四夜搜寻,在热成像无人机受干扰的情况下,硬是靠双脚踏遍密林,最终在清晨找到饥寒交迫的老人。这样的故事,在他的救援生涯中上演了许多次了。
在救援第一线现场(一)
在救援第一线现场(二)
在救援第一线现场(三)
技术赋能救援:让无人机成为 “空中生命线”
作为新时代志愿者,李宗明善用无人机赋能救援,凭借其高空优势提升搜救与勘测效率。2024 年贺州,他以 “无人机 + 地面搜寻” 战术,12 小时找回走失的 80 岁沈爷爷;河北涿州洪灾中,他带队借无人机探明水域,35 小时转移静雅学校 1500 余名被困群众。
代表出席参加防汛应急联合演练
担任第一届全国青运会火炬手
荣登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
跨越山河的守护:从八步区到洞庭湖的驰援版图
李宗明的救援足迹,早已超出贺州地界:
(1)2021 年河南新乡、郑州、鹤壁洪灾救援中,他的冲锋舟穿梭在洪流中;
(2)2022 年广西防城港、钦州抗疫消杀现场,有他背着消毒设备的身影;
(3)2023 年河北涿州洪灾,他率队疾驰 2300 公里驰援;
(4)2024 年湖南华容县堤坝决堤,面对血吸虫病风险,他依然带队抢运群众物资。
多年来,他自筹救援设备 500 多件,筹集物资 2 万余件,价值 35 万元,参与救援 220 余场次,拯救 3750 多条生命。仅 2024 年,就处置险情 40 多起,出动队员 400 余人次。
在一线救援现场(一)
在一线救援现场(二)
聚光成炬:让更多人成为 “发光体”
“一个人发光有限,一群人才能照亮更多角落。”他还感召组建 85 人麒麟先锋救援队,40 名队员为专业人才,除参与救援外,还走进 295 所学校、社区开展急救培训,5500 人次受益。身兼教师与救援者双重身份的他,坚守 “平凡岗位亦有滚烫理想”,甘做 “热力明灯” 温暖他人。”
作为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会议(一)
作为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会议(二)
校友心声:以校园初心赴社会使命
回望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岁月,李宗明常想起卢念老师的鼓励:“社团工作的价值,在于把微小的力量汇聚成光。”他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校园里的每一份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无论是社团活动中的协作,还是课堂上的积累,终会成为你服务社会的底气。希望你们走出校园后,多为社会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为母校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