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优秀校友事迹 |英语专业赵杏艳校友从广西外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走出的边疆之花!用青春诠释外语人的家国担当


 

赵杏艳在校期间作为学姐接待大一新生入学报到

初入校园:在多元沃土中扎根成长

2015年9月,怀揣着对英语专业的热爱,赵杏艳踏入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的校门。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在这里她埋下了“用外语赋能成长、用行动服务社会”的种子。 欧美语言文化学院作为学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自2004年成立以来便以“实基础、强能力、多方向”为教学理念,开设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早在2018年就获批“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017年还曾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这样的专业实力,为赵杏艳的学习之路筑牢了根基。 

赵杏艳与欧美学生会毕业留影

课堂上,苏剑芳、黎国芳等一批“学术造诣精湛、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传授英语专业知识,从基础语法到跨文化交际,从翻译技巧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表达,让她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外语功底,更培养了“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的学习思维。课堂之外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致力打造“多渠道实践平台”,这也为赵杏艳打开了成长的另一扇窗。在作为班级班干部、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她牵头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在策划英语角、协调跨专业交流中,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也深刻体会到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欧美分团委,缘来一家人”的温暖文化。“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放包容的精神,磨炼了我的意志。”赵杏艳曾这样回忆大学生活。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注重“校企、校政合作”,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她在学生会的三年里,和团队一起打造了多个“既能运用专业知识、又能丰富校园生活”的活动。
 

赵杏艳毕业论文答辩

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她在毕业前就具备了职场所需的核心素养,也为她后来扎根基层埋下伏笔。辅导员柳青老师的亦师亦友、班主任罗莉丹老师的细致关怀,更让她感受到欧美语言文化学院“三全育人”的温度——而这样的育人特色。在2024年也正式获批“第三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成为学院培养“有温度、有担当”人才的有力印证。

毕业赴边疆:以坚定选择践行国家担当

2019年6月,毕业季的明德楼前,赵杏艳与同窗约定“在各自的征途上不懈奋斗”。彼时的她,已在学校的培养下,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儿时梦想,转化为坚定的职业选择——通过“2019年喀什地区引进招聘事业单位优秀干部人才”选拔,只身前往新疆莎车县,投身西部边陲建设。

赵杏艳在新疆莎车县参与七一建党活动合影(左二)


赵杏艳参加社区日常会议(左二)

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始终以“为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目标,在教学中融入“理解当代中国”的课程思政理念(2023年“理解当代中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全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赵杏艳在大学期间参与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志愿服务”,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而这些经历,让她在面对边疆复杂的工作环境时,能以“包容的心态、多元的思维”理解不同文化,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协同合作。

赵杏艳在白沙湖与国旗留影

初到莎车县,她先后在县委办公室、政法委、信访局等单位任职,始终秉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的态度。在欧美语言文化学院里学到的英语专业能力,也意外成为工作中的“加分项”——参与涉疆对外工作小视频拍摄与剪辑时,她能精准把控英文表述,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新疆;面对各族群众时,她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耐心的沟通方式”化解矛盾,这正是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培养良好沟通能力”的育人成果。

赵杏艳到莎车县塔尕尔其镇检查工作(右一) 

赵杏艳深入社员接待群众

2022年疫情期间,她两度冲锋一线:社区卡口站岗、入户排查,隔离点内保障隔离人员食宿与需求,直至送走最后一批隔离人员后感染新冠仍毫无怨言。“用生命护佑生命,用离别守护团圆”,这份巾帼担当的背后,是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立德树人”赋予她的责任感,也是“复合型人才”应有的社会担当。扎根基层路:以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精神书写华章。
 

赵杏艳疫情期间给新冠肺炎核酸阳性隔离群众送生活物资(左一)

 

赵杏艳与同事走访空巢老人(左二)


赵杏艳为农民送去灭火器并教授使用方法(左一) 

扎根基层路:以欧美语言文焕学院精神书写实干华章

如今的赵杏艳,已是莎车县就业培训局管理岗九级职员,她的工作版图早已超越“外语专业”的边界,却处处可见学校“强能力、重实践”的培养印记。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她累计为结对亲戚赠送慰问品价值5000余元,筹集1万余元活动资金,帮助销售土鸡、红枣、巴旦木等农副产品——这份“切实服务大局”的行动力,源自大学期间参与“志愿者活动、实践项目”时培养的服务意识;在民族团结的工作中,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用“理解与接纳”的心态搭建沟通桥梁,这与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多元文化碰撞中塑造包容心态”的育人理念高度契合;在生态保护的征程上,她连续5年在沙漠边缘种植胡杨、梭梭,用绿色传递希望——这份“长期主义”的坚持,正是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磨炼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延伸。
 

赵杏艳与歌唱家霍勇合影(右一) 



赵杏艳与帮扶包联户一家合影


赵杏艳在布古里沙漠种树

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始终没有忘记母校的嘱托。在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处理信访工作时,她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进京赴乌零上访”;在就业稳控工作中,她对特殊群体“见本人、见家属、谈变化、谈打算”,用“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能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外语专业技能”,是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培养具有专业本领的新时代外语人才”的最佳证明。 

赵杏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工作

情系母校:携初心续写“不设限”人生

“广西外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性。”赵杏艳对母校的祝愿,也是无数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学子的心声。如今,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引领外语教育潮头,许许多多像赵杏艳这样的毕业生,也正带着母校赋予的“家国情怀、专业本领”,在各行各业书写精彩,续写属于自己的“不设限”故事! 

赵杏艳代表政法系统参加莎车县干部队伍大合唱比赛(第一排左二)

一审:黄文婷 二审:欧燕群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