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外国语学院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照上,那个手持话筒、笑容明亮的男生吴天恒,如今在香港的金融领域绽放光彩。从校园主播到金融从业者,他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职业跨界,而这条看似跳跃的成长轨迹,却始终贯穿着母校赋予他的核心能力——“做思想的翻译官”。
吴天恒:用声音架桥,以跨界生长
校园筑基:在话筒与讲台间淬炼多维能力
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的校训熏陶下,吴天恒的大学时光犹如精心调制的鸡尾酒:播音小课里李静老师“不做话筒奴隶”的教诲是基酒,与室友们挑灯备赛的协作是醒目的分层,而主持部部长、党员先锋等多重身份则是点缀其间的装饰。他至今记得,即兴口语课上训练的“3秒反应”能力,如今在应对投资者尖锐提问时依然奏效;新闻写作课教授的“金字塔原理”,更成为他撰写金融汇报的思维框架。
吴天恒与同学一起在演播厅练习(第二排左四)
吴天恒(三排右二)和班级同学毕业照
破界转型:从新闻前线到资本纽带
香港读研毕业后,吴天恒没有囿于专业舒适区。此前在香港担任记者的那段经历,让他得以深入香港社会的肌理,全方位了解这座城市复杂而有序的运行体系。也正是在这段记者生涯中,他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察觉到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会讲故事的人”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当我把上市公司财报翻译成生动的商业叙事时,突然理解了李静老师说的‘翻译官’真义。”这种顿悟促使他考取金融类证书转型投资者关系(IR)领域。在帮助内地上市企业路演时,播音生的声腔控制与新闻人的深度追问,意外成为破解“金融术语壁垒”的利器。
吴天恒参加香港九龙青年联席会议
金融向善:在战略高度践行社会责任
加入华润金融后,吴天恒将传媒人的传播天赋注入金融实践。他参与创建了“润心融情”公益品牌项目,正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冷硬的金融数据温暖落地。此外,他还担任香港海南青年联合会常务会董,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践行社会责任,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吴天恒参与创建了“润心融情”公益品牌项目(右七)
吴天恒参与创建了“润心融情”公益品牌项目
吴天恒担任香港海南青年联合会常务会董(第一排右一)
吴天恒担任香港海南青年联合会常务会董的聘书
校友寄语:在不确定中寻找自己的“交叉点”
回望来路,吴天恒这样总结自己的“非线性成长”:“播音教我被看见,新闻教我看见世界,金融教我改变世界。”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像编译程序那样对待职业生涯:“找到‘专业+兴趣’的交叉点,用传媒人的敏感捕捉时代信号,以外语人的灵活对接多元需求。”如今的他仍保持着与母校的紧密联系,期待有一天能回到邕江畔的教室,告诉那些手握话筒的年轻人:声音的终极价值,在于为思想架设通往世界的桥梁。
吴天恒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适应力与终身学习的生动范本。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专业背景并非束缚,而是跳板;职业发展不必线性,而可多维。从校园话筒到金融舞台,他始终秉持着“做思想的翻译官”这一信念,将传媒人的敏锐、外语人的包容与金融人的严谨融为一体,在每一个跨界节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他的成长轨迹,不仅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宝贵的职业参考,更传递出一个深刻的启示: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固守单一赛道,而在于持续进化、敢于破界的能力。未来,他将继续以声音为桥,以专业为媒,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